Cursor實踐項目-19-40小時,100+提示詞,5種語言:用Cursor打造完整AI提示詞平台的實戰

震撼成果:這個網站有多能打?

在正式介紹之前,先讓數據說話。用Cursor開發40小時,我從零構建了一個功能完整的AI提示詞庫平台Nano Banana Studio,成果如下:

  • 100+經過實戰驗證的專業提示詞,涵蓋產品設計、圖像編輯、人像攝影等6大核心場景
  • 30+真實Before/After案例展示,每個案例都包含詳細使用技巧
  • 完整的2種語言版本支援(中文、英文),超過200個頁面
  • 純前端Before/After對比工具,用戶圖片完全本地處理,保護隱私
  • Lighthouse性能分數95+,首屏載入時間不到1.5秒
  • Google已收錄180+頁面,關鍵詞排名穩步提升

更重要的是,這一切都在Vercel免費套餐上運行,沒有後端伺服器,沒有資料庫,部署成本為零。

在線訪問: nanoprompts.org

Nano Banana Studio首頁展示

網站核心功能展示

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靜態頁面集合,而是一個功能完整的提示詞學習平台。網站圍繞實用性設計,每個功能都經過深思熟慮。

首先是提示詞庫的組織方式。我將內容分為產品設計可視化、圖像編輯修圖、人像藝術攝影、角色創意變換、電商營銷素材、空間設計六大類別。每個類別下都有多個實際場景,比如在產品設計類別下,有"概念草圖轉工業設計圖"、"產品照片轉3D建模效果"等細分場景。每個場景都包含完整的提示詞示例、中英文對照、使用技巧說明,以及Before/After對比圖。

提示詞庫分類展示

案例展示是網站的核心價值所在。我精心整理了30多個真實使用案例,每個案例都展示了AI工具的實際效果。用戶可以直接看到輸入什麼樣的提示詞,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。所有提示詞都支援一鍵複製,用戶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項目中使用。

案例詳情頁面

網站還整合了一個Before/After對比工具。這是完全在瀏覽器端實現的圖片處理工具,用戶可以上傳兩張圖片,選擇左右對比或上下對比佈局,添加標題和提示詞說明,然後一鍵導出適合社交媒體分享的合成圖片。整個過程不需要上傳任何數據到伺服器,完全保護用戶隱私。

Before/After對比工具

多語言支援是從項目開始就規劃好的。網站支援5種語言的完整版本,不是簡單的機器翻譯,而是針對不同語言用戶習慣優化的內容。英文版本作為預設語言放在根路徑,其他語言通過路徑前綴區分,比如/zh/表示中文版,/ja/表示日文版。每個頁面都配有完整的hreflang標籤,告訴搜索引擎不同語言版本之間的關係。

Cursor如何幫我實現這一切

如果沒有Cursor,這個項目的開發周期至少要翻倍。Cursor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,它不僅僅是代碼生成工具,更像是一個理解項目全局的開發助手。

整個項目的起點是一個清晰的項目規則文件。我在.cursorrules文件中定義了項目的技術棧、代碼規範、SEO要求、性能目標等核心原則。有了這個規則文件,Cursor就能理解整個項目的架構和要求。當我讓它生成新頁面時,它會自動遵循這些規範,生成符合項目標準的代碼。比如每個頁面都會自動包含完整的SEO meta標籤、Open Graph標記、多語言hreflang標籤等。

在內容創建階段,Cursor展現了強大的批量生成能力。我先手工編寫了一個完整的案例文檔作為示例,包含YAML Front Matter元數據、功能描述、提示詞示例、使用技巧等完整結構。然後通過Composer模式,讓Cursor基於這個示例批量生成其他30多個案例的框架。這種方式既保證了內容結構的一致性,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多語言實現是一個技術挑戰,但Cursor幫我輕鬆解決。當我描述需求時,Cursor不僅生成了vercel.json配置檔案實現Clean URLs和路由重寫,還自動為每個頁面添加了正確的hreflang標籤。整個多語言架構的實現只用了不到2小時。

SEO優化是另一個亮點。我讓Cursor編寫了自動化腳本,能夠掃描所有HTML檔案,自動生成sitemap.xml,包含所有語言版本的URL,設置合理的優先級和更新頻率。腳本還支援IndexNow協議,網站更新後自動提交到Bing等搜索引擎。這些原本需要手動維護的工作,現在完全自動化了。

關鍵對話:看Cursor如何理解需求

讓我分享幾個與Cursor的關鍵對話,展示它是如何幫助解決具體問題的。

第一次重要對話是關於項目整體架構設計。我的提問很直接:

"我需要創建一個AI提示詞庫網站,主要內容是Nano Banana AI的提示詞和使用案例。請幫我設計檔案目錄結構、路由規劃和內容組織方式。要求支援中英日韓西5種語言,SEO友好,易於維護和擴展,部署簡單,頁面載入速度快。"

Cursor的回答非常專業。它建議採用靜態網站架構,使用Markdown管理內容,通過目錄路徑區分語言版本,配合Vercel的CDN實現全球加速。它給出了完整的目錄結構設計,解釋了每個目錄的用途,還提供了vercel.json的配置示例。這個回答為整個項目定下了技術基調。

第二次關鍵對話是關於Before/After工具的開發。我描述了功能需求:上傳兩張圖片,選擇佈局方式,添加文字說明,導出合成圖片,完全在瀏覽器端處理。Cursor立即理解了需求,使用HTML5 Canvas API實現圖片合成,FileReader API讀取本地檔案,toBlob方法導出高質量圖片。生成的代碼包含完整的拖拽上傳支援、實時預覽、響應式設計,還特別注意了中文字體的渲染問題。

第三次印象深刻的對話是關於性能優化。當我提出要實現Lighthouse性能分數90+的目標時,Cursor給出了系統的優化方案:圖片使用WebP格式並啟用懶加載,關鍵CSS內聯到HTML中減少渲染阻塞,JavaScript檔案異步加載,靜態資源配置長期緩存。它還幫我配置了Vercel的緩存頭,確保資源在CDN上的緩存策略最優。

核心經驗:從40小時開發中學到的

經過這個完整項目的實踐,我總結出幾條使用Cursor進行Web開發的關鍵經驗。

首先,項目規則文件是成功的基礎。不要急於開始編碼,花時間寫好.cursorrules文件是最值得的投資。這個文件就像是給Cursor的項目說明書,讓它理解你的代碼風格、架構原則、質量標準。有了清晰的規則,Cursor生成的代碼質量會大幅提升,後期修改的工作量也會大大減少。

其次,充分利用Cursor的上下文理解能力。使用@符號引用現有檔案,讓Cursor基於已有內容生成新內容,這樣能保持風格和結構的一致性。比如當我需要創建新的案例頁面時,我會@引用第一個完整案例,告訴Cursor"按照這個格式生成新頁面",效果比單純描述需求要好得多。

第三,對於複雜功能,分步驟與Cursor對話效果更好。不要一次性提出所有需求,而是先讓Cursor實現核心功能,然後逐步添加細節和優化。比如開發Before/After工具時,我先讓它實現基本的圖片合成,確認效果後再添加文字渲染、佈局選擇、導出設置等功能。這種迭代式開發更容易控制質量。

第四,靜態網站架構確實是內容型項目的最佳選擇。沒有後端的複雜性,沒有資料庫的維護成本,部署簡單,性能卓越,SEO友好。Vercel的免費套餐完全夠用,還提供了全球CDN加速。對於提示詞庫、教程網站、文檔站點這類內容驅動的項目,靜態架構是最優解。

最後,SEO優化要從項目開始就規劃。不要等網站做好了再考慮SEO,那樣會導致大量返工。從目錄結構設計、URL規劃、頁面模板創建開始,就要考慮SEO因素。使用自動化腳本生成sitemap、提交到搜索引擎,這些工作可以省下大量手動維護的時間。

總結:Cursor讓專注內容成為可能

這個項目最大的收穫不是學會了某項技術,而是驗證了一個理念:AI工具能讓開發者真正專注於創造價值,而不是陷入技術細節。

我是一個內容創作者,對AI提示詞有深入研究,但前端開發並非專長。在沒有Cursor之前,實現這樣一個完整的多語言網站幾乎不可能。即使勉強做出來,質量也難以保證,維護更是噩夢。

有了Cursor,情況完全不同。我可以把精力放在提示詞的研究、案例的整理、使用技巧的總結上,這些是我擅長的,也是網站真正的價值所在。技術實現方面,我只需要清晰地描述需求,Cursor就能生成高質量的代碼。它理解SEO最佳實踐,知道如何實現響應式設計,懂得性能優化的技巧。

這就是AI工具的真正價值:不是替代人,而是讓人能夠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情。我的專業知識加上Cursor的技術能力,才創造出了這個完整的產品。

如果你也有想法想要實現,不要被技術門檻嚇住。Cursor已經大大降低了Web開發的難度。關鍵是要有清晰的目標,願意學習和迭代,然後讓Cursor幫你處理技術細節。從想法到產品,不再遙不可及。

相關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