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rsor实践项目-19-40小时,100+提示词,5种语言:用Cursor打造完整AI提示词平台的实战
震撼成果:这个网站有多能打?
在正式介绍之前,先让数据说话。用Cursor开发40小时,我从零构建了一个功能完整的AI提示词库平台Nano Banana Studio,成果如下:
- 100+经过实战验证的专业提示词,涵盖产品设计、图像编辑、人像摄影等6大核心场景
- 30+真实Before/After案例展示,每个案例都包含详细使用技巧
- 完整的2种语言版本支持(中文、英文),超过200个页面
- 纯前端Before/After对比工具,用户图片完全本地处理,保护隐私
- Lighthouse性能分数95+,首屏加载时间不到1.5秒
- Google已收录180+页面,关键词排名稳步提升
更重要的是,这一切都在Vercel免费套餐上运行,没有后端服务器,没有数据库,部署成本为零。
在线访问: nanoprompts.org

网站核心功能展示
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页面集合,而是一个功能完整的提示词学习平台。网站围绕实用性设计,每个功能都经过深思熟虑。
首先是提示词库的组织方式。我将内容分为产品设计可视化、图像编辑修图、人像艺术摄影、角色创意变换、电商营销素材、空间设计六大类别。每个类别下都有多个实际场景,比如在产品设计类别下,有"概念草图转工业设计图"、"产品照片转3D建模效果"等细分场景。每个场景都包含完整的提示词示例、中英文对照、使用技巧说明,以及Before/After对比图。

案例展示是网站的核心价值所在。我精心整理了30多个真实使用案例,每个案例都展示了AI工具的实际效果。用户可以直接看到输入什么样的提示词,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。所有提示词都支持一键复制,用户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。

网站还集成了一个Before/After对比工具。这是完全在浏览器端实现的图片处理工具,用户可以上传两张图片,选择左右对比或上下对比布局,添加标题和提示词说明,然后一键导出适合社交媒体分享的合成图片。整个过程不需要上传任何数据到服务器,完全保护用户隐私。

多语言支持是从项目开始就规划好的。网站支持5种语言的完整版本,不是简单的机器翻译,而是针对不同语言用户习惯优化的内容。英文版本作为默认语言放在根路径,其他语言通过路径前缀区分,比如/zh/表示中文版,/ja/表示日文版。每个页面都配有完整的hreflang标签,告诉搜索引擎不同语言版本之间的关系。
Cursor如何帮我实现这一切
如果没有Cursor,这个项目的开发周期至少要翻倍。Cursor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,它不仅仅是代码生成工具,更像是一个理解项目全局的开发助手。
整个项目的起点是一个清晰的项目规则文件。我在.cursorrules文件中定义了项目的技术栈、代码规范、SEO要求、性能目标等核心原则。有了这个规则文件,Cursor就能理解整个项目的架构和要求。当我让它生成新页面时,它会自动遵循这些规范,生成符合项目标准的代码。比如每个页面都会自动包含完整的SEO meta标签、Open Graph标记、多语言hreflang标签等。
在内容创建阶段,Cursor展现了强大的批量生成能力。我先手工编写了一个完整的案例文档作为示例,包含YAML Front Matter元数据、功能描述、提示词示例、使用技巧等完整结构。然后通过Composer模式,让Cursor基于这个示例批量生成其他30多个案例的框架。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内容结构的一致性,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多语言实现是一个技术挑战,但Cursor帮我轻松解决。当我描述需求时,Cursor不仅生成了vercel.json配置文件实现Clean URLs和路由重写,还自动为每个页面添加了正确的hreflang标签。整个多语言架构的实现只用了不到2小时。
SEO优化是另一个亮点。我让Cursor编写了自动化脚本,能够扫描所有HTML文件,自动生成sitemap.xml,包含所有语言版本的URL,设置合理的优先级和更新频率。脚本还支持IndexNow协议,网站更新后自动提交到Bing等搜索引擎。这些原本需要手动维护的工作,现在完全自动化了。
关键对话:看Cursor如何理解需求
让我分享几个与Cursor的关键对话,展示它是如何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的。
第一次重要对话是关于项目整体架构设计。我的提问很直接:
"我需要创建一个AI提示词库网站,主要内容是Nano Banana AI的提示词和使用案例。请帮我设计文件目录结构、路由规划和内容组织方式。要求支持中英日韩西5种语言,SEO友好,易于维护和扩展,部署简单,页面加载速度快。"
Cursor的回答非常专业。它建议采用静态网站架构,使用Markdown管理内容,通过目录路径区分语言版本,配合Vercel的CDN实现全球加速。它给出了完整的目录结构设计,解释了每个目录的用途,还提供了vercel.json的配置示例。这个回答为整个项目定下了技术基调。
第二次关键对话是关于Before/After工具的开发。我描述了功能需求:上传两张图片,选择布局方式,添加文字说明,导出合成图片,完全在浏览器端处理。Cursor立即理解了需求,使用HTML5 Canvas API实现图片合成,FileReader API读取本地文件,toBlob方法导出高质量图片。生成的代码包含完整的拖拽上传支持、实时预览、响应式设计,还特别注意了中文字体的渲染问题。
第三次印象深刻的对话是关于性能优化。当我提出要实现Lighthouse性能分数90+的目标时,Cursor给出了系统的优化方案:图片使用WebP格式并启用懒加载,关键CSS内联到HTML中减少渲染阻塞,JavaScript文件异步加载,静态资源配置长期缓存。它还帮我配置了Vercel的缓存头,确保资源在CDN上的缓存策略最优。
核心经验:从40小时开发中学到的
经过这个完整项目的实践,我总结出几条使用Cursor进行Web开发的关键经验。
首先,项目规则文件是成功的基础。不要急于开始编码,花时间写好.cursorrules文件是最值得的投资。这个文件就像是给Cursor的项目说明书,让它理解你的代码风格、架构原则、质量标准。有了清晰的规则,Cursor生成的代码质量会大幅提升,后期修改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减少。
其次,充分利用Cursor的上下文理解能力。使用@符号引用现有文件,让Cursor基于已有内容生成新内容,这样能保持风格和结构的一致性。比如当我需要创建新的案例页面时,我会@引用第一个完整案例,告诉Cursor"按照这个格式生成新页面",效果比单纯描述需求要好得多。
第三,对于复杂功能,分步骤与Cursor对话效果更好。不要一次性提出所有需求,而是先让Cursor实现核心功能,然后逐步添加细节和优化。比如开发Before/After工具时,我先让它实现基本的图片合成,确认效果后再添加文字渲染、布局选择、导出设置等功能。这种迭代式开发更容易控制质量。
第四,静态网站架构确实是内容型项目的最佳选择。没有后端的复杂性,没有数据库的维护成本,部署简单,性能卓越,SEO友好。Vercel的免费套餐完全够用,还提供了全球CDN加速。对于提示词库、教程网站、文档站点这类内容驱动的项目,静态架构是最优解。
最后,SEO优化要从项目开始就规划。不要等网站做好了再考虑SEO,那样会导致大量返工。从目录结构设计、URL规划、页面模板创建开始,就要考虑SEO因素。使用自动化脚本生成sitemap、提交到搜索引擎,这些工作可以省下大量手动维护的时间。
总结:Cursor让专注内容成为可能
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某项技术,而是验证了一个理念:AI工具能让开发者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,而不是陷入技术细节。
我是一个内容创作者,对AI提示词有深入研究,但前端开发并非专长。在没有Cursor之前,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多语言网站几乎不可能。即使勉强做出来,质量也难以保证,维护更是噩梦。
有了Cursor,情况完全不同。我可以把精力放在提示词的研究、案例的整理、使用技巧的总结上,这些是我擅长的,也是网站真正的价值所在。技术实现方面,我只需要清晰地描述需求,Cursor就能生成高质量的代码。它理解SEO最佳实践,知道如何实现响应式设计,懂得性能优化的技巧。
这就是AI工具的真正价值:不是替代人,而是让人能够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。我的专业知识加上Cursor的技术能力,才创造出了这个完整的产品。
如果你也有想法想要实现,不要被技术门槛吓住。Cursor已经大大降低了Web开发的难度。关键是要有清晰的目标,愿意学习和迭代,然后让Cursor帮你处理技术细节。从想法到产品,不再遥不可及。
相关资源
- 网站地址:nanoprompts.org
- Cursor实践社区:cursorpractice.com
- GitHub: GitHub